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 > 花蓮新聞 > 旅遊資訊
台肥構內社修復落成,開放民眾參觀
時間:2015-06-26 17:06:12 來源:台肥海洋深層水園區 作者:楊均濰 瀏覽人數:
字級 S M L

D PARK台肥海洋深層水園區的前身為「日本鋁業株式會社花蓮港工場」,曾因二戰時期遭受美軍轟炸,其中工場內有個日本工人的信仰中心「構內社」還完好保留下還,之後因位多次颱風而損壞,因此台肥公司將他完整修復今天舉行落成,重現溝內社樣貌讓民眾也能一睹風采。

 

台肥-06.jpg

 

台肥-05.jpg

 

台肥-03.jpg

 

台肥公司總經理黃麗嬡表示,D PARK台肥海洋深層水園區的前身,為1939年設立的「日本鋁業株式會社花蓮港工場」,二戰時期為重要戰略物資「鋁」的生產工場,用來製造日本神風特攻隊所使用的戰機,因而曾引來美軍對這裡進行猛烈轟炸。幸運的是雖經炮火的洗禮,這片土地冥冥之中似有神護,此「構內社」基地從未遭受波及,近一個世紀都在台灣東部屹立著,始終在此守護我們,所以無論如侯都要將溝內社復原。為了讓這花東地區唯一殘存機構內的神社復舊如新,D PARK台肥海洋深層水園區特向專家學者請益,並委由專業團隊復刻重建,終於讓這座近百年的神社再現昔日風貌,更成為全台第一座修復的「構內社」。

 

台肥-07.jpg

 

台肥-04.jpg

 

台肥-01.jpg

 

台肥-08.jpg

 

此「構內社」估計應建於1940年左右,當時場內員工多自日本渡海來台,為使其有精神依歸,而蓋此神社以供遙拜。日本神社依其重要性與規模,可分為官社、國社、縣社、鄉社、村社,以及無格社(社祠)等六大類,而此「構內社」應屬「無格社」,建築為屋頂後短前長、如波浪般翹起的「流造」式。

 

台肥-02.jpg

    

黃麗嬡表示,D PARK台肥海洋深層水園區,擁有花蓮海洋與山脈的調和,以及最自然的軌跡,就像一處被上天應許的美樂地。汲取深海千年水,孕育無限生命力,同時滿足探尋美食的味蕾;修復百年日式建築,涵煦過往歷史,同時深厚特有的文化底蘊。過去的台肥,以肥沃土照顧農民;現在的台肥,以水潤身照顧全民。光是這樣仍有不足,爾今,D PARK台肥海洋深層水園區除了希望能以水滋養你心,更期盼構內社的重建,能讓身處繁忙的你我,一解心靈的饑渴枯竭,讓前來遊玩的旅客可以在這裡,找到心中的一抹平靜。因為,當身心靈都富足了,才是擁有真幸福!期盼「構內社」的重建,能庇祐一切進程順利,更希望繼續守護這座以百年建築、千年深水建構的D PARK台肥海洋深層水園區。

 

台肥-09.jpg

 

台肥構內社

日治時期的台灣,各地設立逾200座神社,最初提供移居來台的日本人民能有信仰寄託,爾後皇民化運動推動「一庄街一神社」,加上為慶祝皇紀2600年(即日本開國2600年),全台掀起神社興建的風潮,尤其根據學者田野調查發現,光是花蓮縣各鄉鎮之大、小神社即高達49座。然而,隨著政權的更迭與時間的摧壞,神社泰半不復存在或早被改建,但仍有許多歷史愛好者與神社迷於全台尋覓朝聖。

 

事實上位在東台灣的花蓮港區內,也有一座源自日治時期、歷史悠久的神社-台肥構內社。所謂「構內」(こうない;KO-U-NAI),即為日文「站內」、「場/廠內」、「院內」之意,構內社即為「場內附屬的神社」。之所以有此神社,乃因D PARK台肥海洋深層水園區的前身,為1939年設立的「日本鋁業株式會社花蓮港工場」,二戰時期為重要戰略物資「鋁」的生產工場,將從菲律賓運來此處的原料加工後,憑藉鄰近港口的地利之便,再將鋁送至日本製成神風特攻隊所使用的戰機,因而曾引來美軍對此處進行猛烈轟炸,乃至於過去台肥園區內,有多達13座的防空洞。

 

此「構內社」估計應建於1940年左右,當時場內員工多自日本渡海來台,為使其有精神依歸而蓋此神社以供遙拜。雖當時曾歷經炮火轟炸,但「構內社」周邊卻未受波及。爾後台肥接手,「構內社」被荒煙蔓草掩沒,隱身閒置區域內,加上花蓮年年風災肆虐,原木造社殿僅剩洗石子工法的基座,與其右前方一棵高大的福木(或稱福樹,日語為フクギ)被完整保留,也因此,今日能依基壇上的踏石構造復刻重建。日本神社依其重要性與規模,可分為官社、國社、縣社、鄉社、村社及無格社(社祠)等六大類,根據專家學者考究,此「構內社」應屬「無格社」,且為屋頂後短前長、如波浪般翹起的「流造」式神社建築。值得一提的,就是重建後的「構內社」屋頂,特別邀請花蓮在地熟稔銅瓦技藝的老師傅打造,不僅強化其兼顧性,即使時間一久銅瓦起了氧化作用,銅片便會轉為極具古意的綠。

 

歷經日治時期的「構內社」,於台灣光復後納入1952年改建成立的花蓮氮肥公司,於1960年併入台灣肥料股份有限公司。肥料停產後,台肥於2007年完成海洋深層水汲取工程,而「構內社」,則成了2014年更名為D PARK海洋深層水園區的一部分。重建後的「構內社」,將繼續屹立東台灣庇祐這片土地,為這裡寫下跨時代的歷史軌跡。

 

洄瀾網 |記者| 楊均濰/採訪報導

 

 
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