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北市私立華岡藝術學校於114年4月9日至4月11日辦理高二學生花蓮移地教學活動。自2021年首次啟動以來,已連續五年前往花蓮實施此項課程,成為本校學生藝術實作與文化探索的重要傳統。儘管花蓮位處東部、交通相對不便,全體師生仍排除萬難,於清晨齊聚臺北火車站,分乘自強號列車出發,展現出對學習的熱忱與實踐力,落實「走出課室、走進土地」的教育理念。
本次活動由丁永慶校長親自帶隊,參與對象為戲劇科與表演藝術科流行音樂組,共七十餘位學生。三天的行程融合自然探索、文化體驗與藝術實作,內容豐富、層次多元,充分體現華岡藝術教育強調「創意與行動並重」的核心精神。


其中最具亮點的課程安排,為第二日於花蓮原住民族文化館舉行的文化藝術體驗。戲劇科與表演藝術科流行音樂組學生共同修習相同課程,分班由阿勒飛斯文化藝術團師資帶領,深入認識臺灣原住民族的歷史、生活與美學。學生透過吟唱、舞動與樂器演奏,不僅理解族群文化的深層意涵,更在身體律動中真切感受原住民族的藝術精神與生命能量。


由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馬呈豪處長、藝術文化科蔡樹芬科長、丁永慶校長與本校師生、校友會及家長會共同進行祈福儀式。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馬呈豪處長表示:「花蓮縣府重視原住民樂舞交流與傳承,在去年組團赴夏威夷參加第13屆太平洋藝術節,進行音樂、舞蹈、藝文等互動交流,今年邀請本校師生於7月參與花蓮太平洋南島聯合豐年祭,共同發揚原住民樂舞文化。」

丁永慶校長指出,「透過學習花蓮原住民樂舞文化特色,作為學生表演藝術課程延伸,讓學生能在表演上增添不同元素與風采,且藝術教育不應侷限於教室,而應讓學生跳出來、唱起來、感受起來。」並強調動態藝術是培養學生感知力與表達力的關鍵,鼓勵學生勇於嘗試、敞開心靈,在真實情境中學習與成長。

華岡藝校董事會粘晶晶董事(現任校友會理事長、家長會榮譽會長)表示,她很開心帶領校友會、家長會的夥伴們一同來花蓮,實際用行動關心陪伴學生們學習花蓮原住民族樂舞,希望藉由動態藝術結合台灣特色文化傳承,增進學生見聞與發揚臺灣特色。
學生們也紛紛回饋,透過這樣的學習方式,原住民文化不再只是課本上的名詞,而是一種可被觸摸、理解並內化的生活智慧與藝術感動。


除文化體驗外,學生亦參訪花蓮海洋公園、鯉魚潭風景區等自然景點,夜間則進行東大門夜市與金三角商圈的文化觀察。透過在地探索與觀察體驗,學生從多元面向認識花蓮的文化紋理與生活節奏,深刻體會臺灣東部的自然與人文之美。

本次花蓮移地教學,不僅克服地理與交通上的挑戰,更讓學生透過實地實作,深刻體認藝術與文化交融的力量,是一趟兼具知識深度與情感厚度的學習旅程。連續五年的實踐與推動,讓移地教學已成為華岡藝術教育的重要篇章,更是滋養學生藝術生命與文化素養的深厚養分。
洄瀾網 |記者| 楊均濰/整理